close





垃圾食品埋過早中風隱患




美國,中風是第三大死因,在美國和歐洲它是導致成人殘疾的首因。在世界各地中風是第2大死因,並可能很快成為死亡的首要原因。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高血壓,有中風病史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糖尿病膽固醇過高,抽煙心室顫動。高血壓是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變數




富含脂肪和熱量的快餐食品,對青少年來說雖然便捷,但研究人警察告,常常進食此類食品,將導致青少年長到30歲至40歲時,易患典型中年疾病:中風。所以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青少年健康至關重要。



  

據《渥太華市民報》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表示,正在進行的研究表明,進食垃圾食品可能會改變人類大腦的結構,令提供氧氣的血管過早老化和損壞。

  

研究人員以兩組年輕的、剛剛斷奶的幼鼠為研究對象,第一組餵食普通飼料;另一組隨意餵養或令其隨便進食高糖高、熱量和高鹽的垃圾食品,同時餵飲模仿軟飲料製成的蔗糖溶液。後一組幼鼠很快發胖,脂肪開始在肚臍眼周圍積澱。

  

渥太華大學心臟及中風基金會中心科貝特實驗室(Corbetts
lab
)博士生戈麥斯 - 史密斯(Mariana
Gomez-Smith
)形容說:「它們看起來有點像毛茸茸的橄欖球。」僅僅兩個月之後,這些老鼠就出現了代謝綜合症,諸如 「優質膽固醇」水平降低,並出現了高血糖症狀。科貝特警告,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大腦血管過早老化。

  

通常而言,一個健康年輕人的血管是平直的,隨著年齡增長,開始變曲折,粥樣硬化令其表面凹凸不平,從而限制了血液流動,令中風風險增加。如果 16歲、17歲的青少年因進食垃圾食品,身體發胖、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他們的血管已經提早老化,相當於45歲或50歲的人;而要避免在70歲、75歲之 前患上中風或出現老年癡呆,幾乎不可能。


 


中風年輕化! 血管保健品年吸百億


年輕女子腦出血猝死,讓家屬措手不及,而每年都有35千人腦中風,其中5成都是周邊血管有問題,加上中風有年輕趨勢,也讓相關的血管保健食品、藥品熱銷,尤其是保健食品,不管是銀杏、紅麴還是魚油成分,佔了藥局保健食品類1/4的營業額,一年商機上看百億。


廣告片段:「火災了為什麼不願意走,我為什麼不願意走,腳都麻了怎麼走,是的,腳麻了比較難走,年紀大血液循環差。」


「腳麻」廣告打得兇,讓人印象深刻,但不只行動困難,還恐怕中風上身,每年35千人腦中風,5成周邊血管有問題,一旦有四肢血管硬化問題,中風機會比一般人,增加了34倍。


各種保健食品因應而生,不管吃的、喝的,銀杏強調對動脈、靜脈、微血管有所幫助,紅麴降膽固醇,魚油則是保持血管彈性,另外還有Q10等等,通通都是為了血管暢通無阻,產品超過上千種,商機上看百億元。


藥師沈采穎:「在預防心血管問題的這種,購買力是非常強,大概佔了藥局的銷售的保健食品部分,將近1/4。」


市場大,但可別因為是食品,就毫無顧忌地拚命吃,曾經中風,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及抗凝血藥物的民眾,可碰不得。


沈采穎:「要稍微先詢問醫師、藥師,自己適不適合服用這個,免得造成一些血小板凝固遲緩,有時候會造成一些大出血的狀況。」


不想血管變硬、老化,光是吃保健食品還是有風險,預防三高,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比較實際。


 


上班族外食少動 血管早衰10歲易中風


國內醫界研究,長期處在高壓、經常吃外食,七成六的上班族容易「血管早衰」,血管會比實際年齡老10歲,血管老化,動脈就會硬化,就容易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提高猝死風險,再加上男性內臟脂肪比女性多,風險更高;不能輕忽的是,五成三BMI標準的人,因為長期久坐不動,反而會增加體內脂肪,血管年齡照樣飆高。


在公關業上 班的劉 小姐,一天工作超過14小時,壓力經常在崩潰邊緣。記者:「(晚上)11點半左右(才下班)?」上 班族劉 小姐:「對啊,壓力大的時候,可能會吃比較多。」


高壓工作已經夠累,小心連血管都會提早老化,根據統計,2039歲的上班族有七成六的人血管早衰,血管會比實際年齡老510歲,況且血管早衰是動脈硬化最主要因素之一,男性還比女性更危險。肥胖醫學專科醫師蕭敦仁:「男性比女性來得嚴重,因為男性朋友,他其實是一樣的BMI、一樣的腰圍,通常內臟脂肪也會比女性來得多。」


就是因為體質的關係,男性比較容易讓脂肪囤積在內臟,內臟脂肪多,動脈硬化風險就高,但女性也別大意,以為自己不胖、BMI值很標準就沒事,其實只要久坐不動、新陳代謝不佳,體內脂肪照樣累積。


研究顯示高達五成三的人,血管年齡也會飆高,「血管老態畢露」。肥胖醫學專科醫師蕭敦仁:「把血壓控制好,再把血脂肪控制好,總膽固醇不要大於240(毫克)。」


長期處於高壓、愛吃外食的上班族,血管就容易早衰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提高猝死風險,醫師建議多吃蔬果等抗氧化食物,補充維他命CE,睡眠充足、適度運動,讓血管夠健康,才能和心血管疾病說掰掰。


研究:多吃番茄 降低中風機率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芬蘭研究指出,番茄富含抗氧化物茄紅素(Lycopene),經過長達12年的觀察,多吃番茄或以番茄為主的食物,減少中風的機率可達六成。醫師也建議,飲食中多攝取蔬菜水果並且保持規律運動,才是保健之道,稍早的研究也發現,蔬菜水果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改善血管功能,減少身體發炎。


芬蘭東芬蘭大學研究者觀察一千多位46歲到65歲的芬蘭男性民眾飲食習慣,在觀察的12年中共有67位男性中風,而血液中驗出茄紅素濃度最高的人,中風機率較茄紅素最少的人約降低55%,如果再進一步觀察血栓引起的中風,驗出茄紅素濃度最高的人,發生中風的機率更可減少59%。


研究中被驗出茄紅素最少的一組共258人,中風人數共25人,而在驗出茄紅素最高的259人中,僅11人中風,研究者卡爾比表示,「這次實驗再度佐證,經常攝取蔬菜水果可減少中風機率,同時也支持了每日攝取五蔬果的建議,如此長期下來,全球中風人口將可以大幅降低。」


對此研究結果,美國波士頓伯拉罕與婦女醫院醫師波特表示,「蔬菜水果中的茄紅素具有多項益處,藉由多吃蔬菜水果來降低中風的風險,是項可靠的結論。」




另外,美國紐約蒙特菲爾醫院(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
史登中風中心主任拉波維茲則補充,降低中風機率最好方法除了多吃蔬菜水果,還要保持規律運動,他說,「改變生活方式,遠勝於醫師開出的處方藥物。」


據統計,中風目前是美國第四大主要死因,一年奪命超過13萬人,今年就有近79萬美國人活在中風的威脅中。


運動改善中風患者記憶、認知功能

項加拿大最新研究顯示,中風患者若能規律運動,可幫助改善記憶、思考、語言與判斷力,改善幅度可達近50%。患者進步最多的地方在於注意力、專注力、計畫能力與組織能力。


加拿大多倫多復健研究所的蘇珊瑪索里尼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中風患者一旦出現認知功能缺陷,死亡風險約增加兩倍之多,透過運動改善認知功能,也會對身體產生很多好處,因此運動應該也要納入中風照護療程,對患者比較有利。


共有41名中風患者參與研究計畫,這些患者每星期有5天時間需要接受有氧、肌肉力量訓練,持續6個月。這些患者中,有7成的人有輕、中度行走障礙,這些運動包括行走、下蹲、舉重等,都是在模仿患者日常動作。


多數患者中風後都有認知功能衰退的現象,衰退幅度從3766%不等。研究人員也讓患者進行一些運動,以改善患者注意力、專注力、計畫能力與組織能力。




另外,患者也要多增強肌肉訓練,讓行走能力變得更好。


瑪索里尼並表示,研究證據顯示,運用有氧運動、肌肉訓練運動,不只能改善心血管功能,也能促進大腦健康。


心臟與中風基金會主任伊恩喬伊納在新聞稿中表示,維持健康生活習慣不但可幫助中風患者復原,也可預防、降低中風發生機率。


研究成果已於本周發表於加拿大中風醫學研討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明勇食養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