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96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版台灣地區國民代謝症候群之定義指出
若以下有三項(含)以上打勾,則代表您已成為代謝症候群患者!
□ 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0 cm。
□ 血壓上升: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 三酸甘油脂上升:三酸甘油脂≧150 mg/dl
□ 空腹血糖值上升:空腹血糖≧100 mg/dl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有四項與代謝症候群有關(第2名心臟疾病、第3名腦血管疾病、第5名糖尿病、第10名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而其中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就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現代人在高鹽、高油、高糖的精緻飲食與無形工作壓力之下,三高儼然已成為文明病,更惱人的是,三高總是相互伴隨著一起出現。
算出腰/臀比 更能了解健康風險
腹部肥胖除了腰圍超過標準以外,計算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也是非常好的方法。一般來說,男性腰/臀比超過0.95(例如男性腰圍90公分/臀圍94公分)、女性腰/臀比超過0.85(例如女性腰圍80公分/臀圍94公分)則代表肥胖。
血壓上升 『高血壓』無形殺手
高血壓是一種無形殺手,根據統計,超過四十歲的人當中,大約有20%罹患高血壓,但卻有一半以上的人並不知情。基本上,只要收縮壓超過130 mmHg或舒張壓超過85 mmHg,就算是血壓偏高,需要依照醫師囑咐進行長期的血壓監測,以確認是否罹患高血壓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 血管易阻塞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可以幫助清除血管壁當中過多的膽固醇,將其帶回肝臟後經膽汁與腸道排出體外。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越高,就越能夠保持血管暢通,擴張血管以維持血流量,並具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效果,降低血管受傷的機率。
三酸甘油脂過高 引發心臟病危機
三酸甘油脂又稱中性脂肪,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大多來自發酵類及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如麵包、果汁、酒類),再經由肝臟所合成,大部分的三酸甘油脂是由肌肉與脂肪組織吸收並貯存,做為能量來源,也可用來評估身體的脂質代謝狀態。若是超過150 mg/dl,引發心臟病危機風險增加。
空腹血糖值升高 糖尿病患者警訊
依行政院衛生署公布,空腹血糖值標準已降為100 mg/dl,因此,目前空腹血糖值在100至126 mg/dl的人,已算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根據研究顯示,「前期糖尿病」患者,大約在6至7年後會轉變為糖尿病,且10年後的平均總死亡率會比一般人高出50%至70%。
如何避免成為『代謝症候群』的候選人
要從預防『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做起,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來避免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謹守『三低一高』飲食的原則(即低鹽、低油、低糖、高纖),配合適當運動、戒菸、體重減輕,就能輕鬆擺脫『三高族』行列,以遠離『代謝症候群』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