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膽汁成分:



膽固醇


卵磷脂(磷脂)(Lecithin)


膽汁色素膽紅素及 biliverdin)


膽汁酸膽汁鹽(鈉甘膽酸鹽及 sodium taurocholate)


 膽汁(Bile)是由大多數脊椎動物肝細胞所分泌出來的一種綠黃色而帶有苦澀味的性液體。肝臟在進食以外的時間分泌出膽汁而存放於膽囊內,然後在進食時把膽汁釋放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膽汁的主要工作是負責乳化脂質(其中不含酵素),亦會幫助消化一些蛋白質醣類


將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這是肝臟清除膽固醇的主要方式。早期的降膽固醇治療,就是採用口服膽汁酸結合劑,促進肝細胞合成更多膽汁酸,以消耗膽固醇。


腸肝循環:排入腸道的各種膽汁酸約95%以上要被重吸收。迴腸部的重吸收是主動重吸收,其餘腸段為被動重吸收。重吸收的膽汁酸經門脈入肝,肝細胞重新攝取,轉化為結合型膽汁酸再次排入腸道,於是形成腸肝循環


膽汁酸為兩性分子,主要起表面活性劑作用。



  • 在膽汁中,膽汁酸可以避免膽固醇結晶析出。當膽汁中膽汁酸、卵磷脂、膽固醇比例失調時,可形成膽固醇結石
  • 在腸道中,膽汁酸有助於脂類物質乳化,增強其消化吸收。由於結合膽汁酸的酸性更強,在腸道的pH環境中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其乳化的作用更強[1]

所謂膽結石就是膽汁(從肝臟排出的消化液)的成分起變化,進而由其成分造成結石。膽囊中的結石稱為「膽囊結石」,膽管中的結石稱為「膽管結石」。此二者在形成方式、成分、症狀上,均具有個別的特徵。





膽石




黒色膽石

 膽結石的大小與形狀


一般患者具有的膽石數目可能是一個或數個,甚至可能是數百、數千個。有些病例竟高達九千個。[來源請求] 在數目眾多的情況下,膽石的形狀都很小,呈砂狀或泥狀者稱為「膽粒」(膽砂)。大的膽石可能 有數十毫米大。
在形狀方面、有蛋形、桑椹形,不規則形等。若在狹窄的膽囊中形成膽石,彼此接觸的部份會壓碎成平面,形成骰子狀,稱為「切子面」。膽石若產生於纖細的膽管中,就形成樹枝狀的膽管或糖球狀突起的結石。


 膽結石的成分與種類


膽石的成分主要是膽汁中的膽固醇膽紅質(膽汁色素)。此外,尚有含脂肪酸為主成分者。


膽石依其主成分加以區別,有膽固醇石膽紅素石鈣石脂肪酸石及其他。 從治療的觀點看,可大別為膽固醇系統石和膽紅素系統石二類。 大部份的膽石均屬此兩者之一,鈣石的性質與症狀類似膽固醇脂肪酸石,其他膽石則類似膽紅素石


容易罹患膽石的性別與年齡


容易罹患膽石的年齡是中年以上,年輕者也有增加的傾向。偶而,新生兒與幼兒也發生同樣的情形。
性別方面,在歐美是女性比男性多1.5倍至3倍。在日本聽說以男性居多,但最近似以女性佔多數,特別是年輕女性約為男性的1.5倍。


 容易罹患膽石的體質


體型瘦者也會罹患膽石,但一般而言,常見於喜歡吃脂肪食物的人,膽固醇系統石即有此傾向。


 產生膽結石的原因


導致膽石的原因,有各種不同說法,其中較聞名的是新陳代謝障礙說、膽汁淤滯膽道說(膽汁鬱積)、膽道炎症說、感染說、自律神經失調說等。事實上,是綜合上述各種原因所導致的。
最受重視的是上述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膽汁成分變化。膽固醇在膽汁中處於飽和狀態,若產生某種變化,馬上結晶成為膽石。
膽汁會起變化,多半是具有溶解膽固醇能力的膽汁酸減少。例如膽囊引起炎症,膽汁中的膽汁酸被膽囊壁吸收,而膽固醇不被吸收;使得膽固醇和膽汁酸的比例變大,最後產生膽石。此外,對於膽固醇的溶解,膽汁中的脂肪酸卵磷脂也有密切關係。
某些細菌(如E. coli)會造成膽汁中水溶性膽紅素分解,分解後的游離型膽紅素再與鈣離子形成沉澱即為結石。 膽汁淤滯於膽道內也會引起膽汁成分的變化。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等所造成的膽道緊張及運動失調也一樣,而且生活條件(例如整日坐著工作的人,有束腹習慣的人、有便秘傾向的人)也有影響。 妊娠時與產後的女性也極易造成膽石,這是因為血液和膽汁中的膽固醇增加,且隨著胎兒的成長,膽道受壓迫而引起膽汁淤滯。荷爾蒙的異常也是原因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明勇食養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