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克大學的紐卡得博士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動過胃繞道手術的肥胖症合併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體重尚未減輕之前,就能夠先改善糖尿病的症狀。

世界衛生組織(WHO)1996年將肥胖列為一種慢性疾病,在2005年估計出全球約有16億的成人體重過重,超過3億人有肥胖症。美國疾病防制中心(CDC)估計,美國有1/3的成人屬於肥胖,1/3的人過重,而且美國人每年都變得更胖。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指出,肥胖造成美國每年多死16多萬人。

台灣十大死因中,有7項死因與肥胖有關,像是惡性腫瘤(例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慢性腎臟病等,此外,肥胖還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脂肪肝等疾病發生。

臨床上治療肥胖症的方式,以非藥物治療優先,例如:飲食控制、運動及行為心理治療等等,若效果不佳,再進一步考慮使用藥物,目前台灣可使用的藥物為羅氏鮮及康孅伴。若生活飲食調整、藥物控制不良,且糖化血色素大於7.5%,則可以考慮進行減肥手術。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1991年的準則,減肥手術的條件包括:

1.  重度肥胖(BMI超過40,又稱為病態性肥胖)或者中度肥胖(BMI大於35)伴隨有其他肥胖相關的疾病。

2.  內科療法失敗(健保規定需治療半年以上)

3.  年齡介於18~55歲,無內分泌、精神相關疾病或其他主要器官功能異常,能接受手術風險者。

 

減肥手術根據原理可分成兩種:

1.  限制型手術:減少胃部的容量,讓病人攝取較少的食物即有飽足感,包括胃間隔手術、可調節式胃束帶、胃內水球。

2.  吸收不良手術:將胃隔出一個小空間再與小腸做繞道達到食量變小且吸收不良的雙重效果,因為減重效果較好,是美國減肥手術的首要選擇。

 

紐卡得博士將BMI大於35、有第2型糖尿病的病人分成兩組,一組動胃繞道手術,另一組則是利用代餐飲食減重,每天嚴格控制在1千大卡之內。所有的病人平均減重約10公斤(22磅),手術組在1個月內就達到目標,代餐飲食組則要花2個月的時間。

手術組的病人在動過手術後,和胰島素阻抗有關的循環胺基酸和支鏈胺基酸的量會降低,手術1個月後,手術組都不用再服用糖尿病的藥物,但代餐節食組胺基酸的量不會降低,而且約有一半的病人減少體重後仍需要治療糖尿病。

台大莊立民教授及敏盛醫院的李威傑主任在台灣進行的胃繞道手術研究發現,胃繞道手術可治癒將近95%的糖尿病患者,而國際糖尿病聯盟也在20113月將胃繞道手術列為糖尿病治療指引中的項目之一

 

自然法則健康智慧生活館與您一起分享健康新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明勇食養專家 的頭像
    王明勇食養專家

    王明勇的健康三好生活

    王明勇食養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