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產生膽結石的原因導致膽石的原因,有各種不同說法,其中較聞名的是新陳代謝障礙說、膽汁淤滯膽道說(膽汁鬱積)、膽道炎症說、感染說、自律神經失調說等。事實上,是綜合上述各種原因所導致的。
最受重視的是上述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膽汁成分變化。膽固醇在膽汁中處於飽和狀態,若產生某種變化,馬上結晶成為膽石。
膽汁會起變化,多半是具有溶解膽固醇能力的膽汁酸減少。例如膽囊引起炎症,膽汁中的膽汁酸被膽囊壁吸收,而膽固醇不被吸收;使得膽固醇和膽汁酸的比例變大,最後產生膽石。此外,對於膽固醇的溶解,膽汁中的脂肪酸卵磷脂也有密切關係。
某些細菌(如E. coli)會造成膽汁中水溶性膽紅素分解,分解後的游離型膽紅素再與鈣離子形成沉澱即為結石。 膽汁淤滯於膽道內也會引起膽汁成分的變化。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等所造成的膽道緊張及運動失調也一樣,而且生活條件(例如整日坐著工作的人,有束腹習慣的人、有便秘傾向的人)也有影響。 妊娠時與產後的女性也極易造成膽石,這是因為血液和膽汁中的膽固醇增加,且隨著胎兒的成長,膽道受壓迫而引起膽汁淤滯。荷爾蒙的異常也是原因之一。


如果身體出現下列現象極有可能肝膽產生結石: 


1.              額頭兩側皮膚出現黑斑或色斑


2.              頭髮或額頭部位容易出油


3.              早上起床口苦口臭


4.              飯後腹脹、右腹脹痛


5.              眼睛失去了天然的光澤和亮度(死魚眼)


6.              白色指甲


7.              大便酸臭(黏馬桶)


8.              總膽管直徑大於0.7厘米


 


膽汁成分:膽固醇卵磷脂 膽汁色素膽紅素 )、膽汁酸膽汁鹽


 膽汁(Bile)是由大多數脊椎動物肝細胞所分泌出來的一種綠黃色而帶有苦澀味的性液體。肝臟在進食以外的時間分泌出膽汁而存放於膽囊內,然後在進食時把膽汁釋放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膽汁的主要工作是負責乳化脂質(其中不含酵素),亦會幫助消化一些蛋白質醣類


將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這是肝臟清除膽固醇的主要方式。早期的降膽固醇治療,就是採用口服膽汁酸結合劑,促進肝細胞合成更多膽汁酸,以消耗膽固醇。


腸肝循環:排入腸道的各種膽汁酸約95%以上要被重吸收。迴腸部的重吸收是主動重吸收,其餘腸段為被動重吸收。重吸收的膽汁酸經門脈入肝,肝細胞重新攝取,轉化為結合型膽汁酸再次排入腸道,於是形成腸肝循環


膽汁酸為兩性分子,主要起表面活性劑作用。


在膽汁中,膽汁酸可以避免膽固醇結晶析出。當膽汁中膽汁酸、卵磷脂、膽固醇比例失調時,可形成膽固醇結石。 在腸道中,膽汁酸有助於脂類物質乳化,增強其消化吸收。由於結合膽汁酸的酸性更強,在腸道的pH環境中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其乳化的作用更強[1]


 


促進膽汁排放的營養素:


(膽鹼、甲硫酸胺、甜菜鹼、葉酸、維生素B12、肉鹼、牛磺酸、薑黃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明勇食養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