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膽囊疾病包括肝膽結石、膽囊炎、膽管癌,這幾種疾病互有關聯,症狀多為飯後右上腹脹痛、脹氣、發燒、黃疸、肚子痛。
肝膽結石
廣義的膽結石是指膽管系統中有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結石、總膽管結石與膽囊結石。膽結石的成因,主要可分為3個:
1、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多:當肝臟排出的膽固醇,多過於膽汁所能溶解的量,過多的膽固醇就可能結晶,形成膽結石。
2、膽汁中膽紅素過多:膽紅素是身體分解紅血球後的產物,肝硬化、膽管感染或血液疾病,都可能導致肝臟代謝出過多膽紅素,而形成膽結石。
3、膽囊未能確實淨空:膽囊中的膽汁如果沒有確實排空,或是頻率不足,其中膽汁過濃可能導致膽結石形成。
如果放任膽結石不管,可能引起膽囊炎、胰管阻塞,甚至膽囊癌,所以有上述症狀時記得及早就醫,另外肥胖(Fat)、年過40歲(Forty)、女性(Female)、多次生育(Fertile)的「4F」族群罹患膽結石風險較高,應定期檢查。
而嗜食高膽固醇食物、高油膩、高糖分食物,或是飲食習慣不良、進餐時間過短、少運動、水分攝取太少等,也容易形成膽結石。根據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道與腎臟疾病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資訊建議,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喝水、規律的運動有助於維持正常體重,幫助降低膽結石風險。
以往傳統肝膽結石可分為:
(1)膽色素結石(pigment stones)
(2)膽固醇結石(cholesterol stones)
(3)膽固醇加膽色素混合型結石
- 膽石的成分主要是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色素此外,尚有含鈣和脂肪酸為主成分。
- 在歐美,色素性結石約占20%~30%;而在亞洲大多數則為此類結石,約估60%以上。
- 膽固醇及脂肪酸結石,在歐美則占絕大多數(>80﹪)膽結 石其形成的原因和膽汁內的膽鹽,卵磷脂,膽脂質濃度低下,相對性膽固醇於膽汁中呈現超飽和以致沈澱析出結晶而形成。
肝膽結石最常見的生活原因:
- 飲食不當
- 暴飲暴食
- 在兩餐之間進食
- 在晚餐吃豐盛大餐
- 攝取過多蛋白質
- 精緻鹽吃太多
- 反式脂肪吃太多(低脂飲食)
- 水份攝取不足
- 含糖飲料
- 化學藥物
- 荷爾蒙藥物及避孕藥
- 降膽固醇藥物
- 抗生素
- 抗排斥藥物
- 利尿劑
- 氟化物
- 不良生活習慣
- 情緒壓力大
肝膽結石併發症
- 囊狀管阻塞引起膽絞痛、急性膽囊炎、膽管炎、膽囊化膿、膽囊破裂、腹膜炎、敗血症及膽結石腸阻塞。
- 膽道性阻塞性黃疸、膽管炎、膽石性胰臟炎、膽道狹窄及敗血症。
- 慢性膽囊炎續發膽囊癌的可能。
造成膽囊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膽結石,因為結石卡在膽囊或膽管上,使膽汁無法排出就會引起發炎,其他還包括腫瘤阻塞、細菌感染、膽管內形成斑痕組織導致阻塞等。
膽囊炎患者會出現右上腹痛、右肩疼痛、背部疼痛、腹部壓痛、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嚴重時膽囊甚至會破裂而造成生命危險,因此出現相關症狀時應盡速就醫。
由於膽結石是導致膽囊炎最常見的原因,容易生成膽結石的身體狀態,大多也是導致膽嚢炎的風險因子,此外有下列狀況的人要注意:
1、成年女性
2、中老年人
3、肥胖者
4、擁有膽結石家族史的人
5、糖尿病患
6、長期服用激素藥物的人
預防勝於治療,要先了解「結石之前是什麼?」因為肝內膽管內淤積的廢物(毒素),大多數可能尚未成為結石。即是中醫:「水集成飲,飲凝成痰,痰濁而固化,熬結而成石」的過程,只要能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療法能輕鬆安全有效地把有害的物質從體內清出來,就是好方法。
遵循中醫:「脾胃虛弱為其病本,痰溼內盛為其病標」,所以務必要「調理脾胃在先,清肝淨膽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