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確認識米飯與營養

米飯是供給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不但有極佳的澱粉質,也含有高品質的植物性蛋白質、脂質和膳食纖維。另外,米飯中還含有維生素B、E和鈣、鐵、鎂等,是身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也是目前最佳營養攝取來源,並可促進消化與新陳代謝。適量的澱粉質,也是脂肪代謝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

 

米飯中所含的蛋白質,品質很不錯,特別是近年來研究發現,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較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如果每天吃5碗飯,可以從中獲得約20公克蛋白質。米飯還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抑制人體脂質含量上升的效用,攝取米飯飲食者較不會罹患心臟血管疾病及肥胖症。

 

一、介紹稻穀變白米的整個過程

我們常聽到的糙米、胚芽米、白米、發芽米等,則是依米的加工精緻度的不同而不同。

糙米、白米都是同一種米,分別在打磨程度有差異。米從外到內,主要分為米糠(麩皮)、胚芽及胚乳三個部分。

米糠:介於胚乳和稻穀之間的一層薄衣,保留米糠和胚芽,即是糙米,富含纖維質。

胚芽:含有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

胚乳:即白米,含大量醣類(澱粉),其次是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只餘微量。

 

稻米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糠層、胚芽及胚乳等部份,稻米脫殼後就是糙米。糙米的周圍還覆蓋著一層茶色的種皮,將種皮去除之後就成了胚芽米。接著如果將胚芽也去除的話,就成為我們常吃的精白米了,而由於稻米的營養其實是在外層,所以口感最好的白米反而營養價值最低

 

二、各種米類營養價值和升糖指數

其實米的種類很多,營養價值和升糖指數也不一樣。

 

各種米的營養成分分析表(單位:100g) 

 

糙米

胚芽米

白米

糯米

紅米

黑糯米

米飯

升糖指數

56

70

84

132

59

98

88

熱量(仟卡)

351

354

356

354

344

360

158

蛋白質(克)

7.4

7.0

6.8

6.5

7.0

10.9

2.8

脂質(克)

3.0

2.0

1.3

1.2

2.0

3.6

0.4

醣類(克)

71.8

74.4

75.7

77.7

74.4

70.1

34.5

纖維(克)

1.0

0.4

0.12

0.2

2

4.9

0.1

維生素B1
(
毫克)

0.54

0.3

0.12

0.06

0.53

0.58

0.01

備註

紅米就是紅糯米,是糙米的一種,之所以不同於一般淡黃色的糙米,是因為紅米裡留有較多未被碾去的表皮,因此色澤較深,保存的營養也相對較多,但口感粗糙。

 

根據衛生署公布的食物『升糖指數(GI)』表中顯示,糯米為「升糖指數」(「升糖指數」代表吃進去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以白吐司(升糖指數=100)作為升糖指數食物的對照參考指標:吃進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較快;相反的,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則較慢。)最高的五穀根莖類,而粽子大部分是以糯米為主。在端午佳節時建議每天最多以2個粽子為限,若有腸胃消化不好的朋友,應該注意避免食用過量,造成消化系統的問題。因此才能吃的健康又快樂。另外,由升糖指數可知,紅米、糙米較白米、黑糯米更適合糖尿病患者,但須注意:黑糯米不易煮爛,應先浸泡一夜再煮。消化功能較弱的幼兒和老弱病人不宜於食用。而想減肥的人建議吃糙米。

 

三、米飯食代最常誤解迷思

迷思1:煮飯大鍋勝小鍋?電鍋優於電子鍋?

ANS:錯!

只要程序正確,鍋的尺寸是無關的。通常大鍋掌杓的都是專業師傅,比較有經驗,且大鍋翻攪次數多受熱又均勻,飯自然較好吃,所以會有大鍋飯較好吃的迷思;而鍋具選擇上,選用電子鍋較易成功,因為電鍋在烹煮過程水分較易蒸散,如果拿捏不好,飯會容易乾巴巴。

 

八大步驟牢記住,好飯人人都會煮

1.洗米:對於米中所含的營養素量的多寡影響非常的大。

精碾度越高的米(精白米),洗米時營養素損失愈大愈粗糙的米,洗米的營養素流失量較少(主要是在洗米時,可溶在水中的維生素或礦物質會因溶於水中而流失掉),故洗米的動作要、要,通常洗個2~3次,沒有白濁的狀況即可,最好的次數是3次。(注意:洗米不建議用電子鍋內鍋,易刮傷內緣)

2.泡米:是米飯好吃的關鍵!

浸泡米過程是一個重要步驟,未經浸泡煮出的飯容易造成軟硬不一、口感極差,米粒適當浸泡,可使米分子充分被吸收且均勻分布在米粒內,出現飽滿圓滑的感覺,蒸煮出來的米飯才柔軟富彈性。因此好吃的飯必須經過浸米過程技巧。米粒吸水很快,五分鐘即吸水10%,浸水一小時吸水量達80%,充分吸收水分的米,煮時糊化完全。

米的吸水量隨著米的種類,水的溫度與浸水的時間長短而不同,吸水量大約為米的重量的20~35%,浸水的時間,夏天半個小時即可,冬天可浸泡一個半小時。所以,煮飯前,最好有一至二小時的浸水時間,而最忌諱沒洗而浸泡,因為容易吸收髒水。(注意:勿泡太久,否則會口感太軟無法粒粒分明。)

3.煮飯:米水比例是重點!

若是新米,則米:水=1:1或1:1.2;舊米或糙米則是米:水=1:1.4或1.5。

4.燜飯:電鍋開關跳起後再燜20分鐘,讓水氣散掉,米飯更香Q。

5.斷電:飯煮好後若持續保溫,容易熱過頭而口感變差,所以煮好半小時候需拔掉插頭或設定自動斷電。

6.拌飯:用飯匙在鍋中輕畫十字,再將旁邊、底下的米飯往內撥攪幾下,把空氣充分攪拌至飯裡。一方面也讓米粒受熱更均勻。

7.蓋鍋:無論電鍋或電子鍋煮完飯後,鍋蓋都要留點縫隙,不要蓋太緊。免得水氣滴下來讓飯的口感變差。

8.盛飯:飯不要壓太實,以免口感黏糊。

※小叮嚀

煮飯時適合「加油添醋」嗎?

如果你希望煮出來的飯能粒粒晶瑩,且能鬆散的話,則在煮飯的水裡滴加些加拉油(須沒有異味的油,故豬油、麻油或炸過食物的油皆不宜使用),煮出來的飯就能較具光澤,飯也不會黏在一起,自然也較鬆散,不會黏鍋。加醋或檸檬汁可使飯潔白柔軟,且不容易發餿,這是因為醋等可使PH值(酸鹼值)降低,微生物較不易繁殖生長之故。(日本人在飯盛內常擺一粒梅子,亦是此道理)。又如果是做炒飯用的飯,加點醋在內,可減低炒飯的油膩感。

 

迷思2:用開水煮飯比自來水煮飯更健康?

ANS:對!

自來水已經過加氯消毒,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造成營養損失。另外,米中含有大量澱粉,這些澱粉顆粒不溶於冷水,開水煮飯讓大米一開始就處於較高溫度的熱水中,有利於澱粉的膨脹、破裂,使它盡快變成糊狀,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蒸飯煮飯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將水燒開,這樣做的好處是:

1.可以縮短蒸煮時間,保護米中的維生素。由於澱粉顆粒不溶於冷水,只有水溫在60℃以上,澱粉才會吸收水分膨脹、破裂,變成糊狀。大米含有大量澱粉,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溫度能使米飯快速熟透,縮短煮飯時間,防止米中的維生素因長時間高溫加熱而受到破壞。

2.可使水中的氯氣揮發,避免破壞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大米中一種主要的營養成分,有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慾。它的缺乏會引起多發性神經炎、腳氣病,甚至導致四肢麻木、肌肉萎縮、下肢浮腫、心力衰竭等症狀。所以,在日常飲食中,要盡量避免維生素B1損失。)。

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很多人蒸飯的時候都是把米放進水裡後,再燒開,但如果把順序顛倒過來:先燒開水,再放米,就能更好地保存大米中的維生素B1。如果用電鍋和壓力鍋煮飯的人,不方便水米分開,可以用開水煮飯。

 

※用茶水是不是可以來代替一般開水煮飯呢?

用茶水燒飯就可以獲得色、香、味俱佳的飯食。最令人稱奇的是,茶水燒飯還有去膩、潔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處。

1.防治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可以增強微血管的韌性,防止微血管壁破裂而出血。而且,茶多酚可以降低血膽固醇,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飯,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

2.預防中風、腦中風

茶水中的單寧酸,正好有遏制過氧化脂質生成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地預防中風。

3.防癌

茶多酚能阻斷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合成,胺和亞硝酸鹽是食物中廣泛存在的物質,它們在37℃的溫度和適當酸度的情況下,極易生成能致癌的亞硝胺,而茶水煮飯可以有效地防止亞硝胺的形成,從而達到防治消化道腫瘤的目的。

 

迷思3:吃剩的米飯再保溫加熱營養也沒差?

ANS:錯!

保溫不能超過5小時,隔夜保溫更加不可行!在電鍋裡保溫6小時,和重新煮一次飯所需的電費其實是相當的。不過,只要保溫超過5個小時,米飯會失去光澤而偏黃、米香也變成了一股異臭味,這是因為米飯在經過長時間保溫,導致澱粉質產生了變化。

昨晚的剩飯就算留到今天早上吃,不僅不好吃而且不經濟。如果非得需要將米飯保存5小時以上的話,建議還是要冷藏或是冷凍會比較好;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貪求方便就煮一大鍋米飯來保溫,這樣可是吃不到好吃的米飯!

 

迷思4:米飯保存放室溫就可以,不用放冰箱?

ANS:錯!

米粒也會變老的!新鮮的稻米採收後通常會存放在15℃的低溫大米倉中,讓米粒冬眠。所以買回來的米,開封後最好能密封並放在冰箱中保存。如果把手放入袋中發現粉末很多時,通常是米已經品質變糟而酸化了。

台灣高溫多溼,尤其夏季氣溫常有超過30℃現象,白米儲存若稍有不慎,極易造成品質劣變。為顧及消費者之健康及安全起見,就台灣不同包裝型態之白米保存有效期限,做以下建議:

白米最適合保存的溫度及保存期

1.以真空包裝或充二氧化碳包裝者:
(1)在5~10℃或15~20℃中儲存者,保存期限為八個月。
(2)在室溫儲存者為五個月。

2.以一般小包裝者:

(1)在5~10℃中儲存者,保存期限為三個月。

(2)在15~20℃中儲存者,保存期限為二個月。

(3)室溫儲存者其保存期限,夏季為一個月,冬季為二個月。

注意:開封後最好能密封並放在冰箱中保存,較能確保品質。

 

※小叮嚀

小包裝形式及儲存溫度的不同,只是品質變劣速度的不同,並非能永久保持品質不變。故購買小包裝白米時,應考慮食用量進度,不宜一次買回太多量。購買時應認明碾製日期及保存期限,且開封後未能於短期內使用完之白米,應置於冰箱中,較能確保白米之新鮮度及香Q之口感。

 

迷思5:米長蟲了或過期了還可以繼續吃?

ANS:錯!長期食用過期白米,恐導致營養不良與提早老化。

白米貯存過久,可能造成白米中的胺基酸、B群等營養成分流失,喪失營養價值,造成食用者營養不良。此外,放久的白米也會因脂肪氧化產生脂肪酸,並可能進一步產生過氧化物,可能會造成身體器官提早老化,進而引發相關慢性疾病。

 

稻米儲存期間品質的變化

1.化學性變化

A.碳水化合物:澱粉含量在儲存期間變化不大,但結構會發生改變,促使米飯質地變硬。此外,總糖含量會下降,所以新米吃起來較舊米甘甜。

B.脂質:脂質是儲存期間最容易發生劣變的成分。脂質分解,游離脂肪酸增加,造成米粒酸度增加,是異味的主要來源。

C.蛋白質:蛋白質性質的改變,使蛋白質結構更緊密,米粒硬度增加、色澤變黃且透明度降低,米飯風味也會受影響。

D.酵素、核酸等具有生化活性之大分子:隨儲存時間的增加,與種子生理活性相關之酵素等物質之活性,都逐漸下降。

2.營養品質

米粒經儲存後,離胺酸、甲硫胺酸與麩胺酸的含量會降低。維生素B1也會因儲存而漏失。除此之外,稻米若是儲存於極濕熱的環境中,由於微生物滋長所產生的黴菌毒素如黃麴毒素等,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3.小蟲的發生

台灣氣候濕熱適合昆蟲的生長,所以買回家的食米經過一段時間後,常有黑褐色的小蟲出現(米象、穀蠹等),若放太久甚至有小飛蛾跑出來。

 

為什麼米蟲會自己從米中生出來呢?

這些小蟲通常是穀倉裡長年積留的小蟲產卵於稻穀裡或機器上,加工碾白時蟲卵有時也會附著於白米上,但看不出來。當遇到適合蟲卵生長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便會孵出小蟲來。

如果洗米時都洗到米蟲,就代表這鍋米不能吃了嗎?

過了期限其實只是新米變舊米。只要開封後盡量冷藏(非冷凍)保鮮,放個1年以上不是問題。如果放在陰暗濕氣重的地方,容易滋生米蟲,蟲卵經過高溫烹煮後,對身體無害,但建議還是快把米吃完。

 

※小叮嚀

當新米變成舊米也別慌,煮飯時水加多點還是可以變好飯。建議吃多少、買多少才是王道。

 

新、舊米如何區別

新米外觀:新鮮的白米,帶有淡淡稻米香,米粒完整,且純白、帶有光澤與透明感。

舊米外觀:白米發黃、出現碎粒、夾雜物含量多、透明度降低、無光澤、帶有塵封霉味、外表粉粉的,都是較差的米。除此之外,舊米也常有異味產生。

 

迷思6:吃有機米、糙米比白米好?

ANS:不一定!

有機米可能並非特別好吃,吃有機米講求的是健康跟對環境友善的態度,為了不施化肥,農民須更費工,但這樣吃進肚裡的都是天然好物。至於糙米,因把容易殘留毒素的米糠也吃進去,因此需確保生產過程很安全。

 

四、健康吃米四原則

原則一:儘量讓米「淡」

儘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額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後血脂更多地升高。另外,儘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醬油味精,避免增加額外的鹽分,否則不利於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意外。

原則二:儘量讓米「粗」

減少精白米飯,只有吃足夠多的纖維,才能起到降低餐後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一些營養保健價值特別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雖說有益健康,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飯,口感上覺得不適,難以長期堅持。因此,在煮飯時不妨用部分「粗」糧和大米合作,口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放在水裡泡一夜,以便煮的時 候與米同時熟。

原則三:儘量讓米「亂」

烹調米飯米粥時,最好不要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同煮。比如說,紅豆大米飯、花生燕麥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適合慢性病人的米 食。加入這些食品材料,一方面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方面還能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的作用,能夠在減少動物性食品的同時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

原則四:儘量讓米「色」

精細的白米飯維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選擇有色的米,並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飯,讓米飯變得五顏六色,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營養價值。比如說,煮飯時加入綠色豌豆、橙紅色的胡蘿蔔、黃色的玉米粒相配合,既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成分,特別有利於預防眼睛的衰老。又比如說,選擇紫米、黑 米、紅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明勇食養專家 的頭像
    王明勇食養專家

    王明勇的健康三好生活

    王明勇食養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