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易含重金屬
從「大魚吃中魚、中魚吃小魚、小魚吃藻類和蝦類」的食物鏈來看,可以發現像是鯊
魚、旗魚、鮪魚、大青花魚、鱈魚等等大型魚,在吃小型魚的同時也會把小型魚體
中的重金屬吞進體內,因此所累積的汞或是其他重金屬又往往比小型魚來得高。
建議孕婦、哺乳中的媽媽以及幼兒最好不要吃鯊魚、旗魚、鮪魚、大青花魚、鱈魚
等等大型魚,因為其中的汞含量很可能對於胎兒或是成長中的孩子造成不利影響。
尤其像是鱈魚的肉質柔軟又少刺,許多媽媽都喜歡用來當做小寶寶的副食品,但是
期望孩子吸收營養的同時,卻輕忽了鱈魚體內的汞含量可能為孩子帶來的不良負
擔,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汞,難以代謝的重金屬
汞是一種傳遞時間極長的重金屬,會經由食物鏈和生物鏈的方式累積在人體
裡面。其半衰期為四十五年,也就是一旦把汞吃下肚,就需要經過四十五年之後,
才能代謝掉二分之一,再經過四十五年之後,才能再代謝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可
說是一輩子揮之不去。
當汞含量太高時,還可能會出現汞中毒,當體內濃度超過50ppm時,就會出
現神經病變、手腳顫抖、平衡中樞失調等等症狀。多年前日本曾經出現的(水后)症即
是汞中毒的可怕實例。
◎戴奧辛和多氯聯苯累積嚴重
此外,在野生魚體中也經常驗出多氯聯苯、戴奧辛等環境賀爾蒙。
戴奧辛和多氯聯苯都是人類破壞環境的傑作,人類不斷地在防火塗料、增塑
劑、樹脂、膠粘劑、紙張塗劑、墨水、蠟、阻火劑、剎車墊、磨蝕劑和在電氣設備
中……廣泛地使用多氯聯苯,造成環境中的多氯聯苯累積之外,含氯的有機環狀物
燃燒後所產生戴奧辛,也被稱做「世紀之毒」,對於人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
幾十年來,人們不斷地發明各種有毒化學藥劑,但是卻始終沒有學會如何處
理排除這些物品。這些有毒的化合物從人類的家中流到地下水、河水,再流到海洋
當中,累積於海洋的沉積物中,又被深層的海洋物種所攝食,當人類捕捉攝食深海
魚類時,無可避免地必須遭受自作自受的惡果。
由於多氯聯苯為親脂性,往往累積於脂肪中,因此易存於動物的脂肪當中,
在一項研究報告當中甚至發現,就連遠在北極的北極熊體內的脂肪都含有多氯聯
苯。北極熊賴以維生的主食就是海狗和海魚,一旦連在冰天雪地的環境都無法倖免
時,可以想見的是海洋環境已經被污染得多麼嚴重。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曾追蹤常吃大型魚的法洛島居民十年,發現當地小孩智商不足率,比其他的地區高;
但在印度洋的塞希爾島,因居民常吃小型魚類,當地小孩比較聰明。
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一周最好吃兩次魚類;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也提醒,有腎病者,一周宜吃四次魚,每次二兩,因魚油
所含的OMEGA-3,有益心臟及腎臟。
若要吃小型魚,「餐盤看得到頭尾的魚,就屬小型魚。」像、秋刀魚、殺丁魚、竹筴魚、小型鯖魚都可吃,尤其小型鯖魚的魚油含量豐富。
海鮮採購4大原則
① 不以貌取食,色澤太紅太白都別買
② 魚鰓有刺鼻味,小心「甲醛」入口
③ 超低溫急速冷凍,殺死99 %寄生蟲
④常溫販賣場所沒有溫控,小心防腐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