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紅肉」有助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潘安教授(An Pan)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流行病學教授胡丙長(Frank Hu)於2013年6月發表於美國內科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提出:減少紅肉(紅肉泛指牛、羊、豬肉)的攝取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潘安教授和他的同事總共追蹤了14萬9千個美國人,以飲食頻率問卷調查紅肉攝取狀況,追蹤期間長達16年,期間共計有7,540個人得到第二型糖尿病。潘安教授分析這些資料後發現,參與者的紅肉攝取量若前後沒有太大改變的話,罹患糖尿病的機率為4.26%。但紅肉攝取量比一開始多的參與者,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比攝取量不變者高出48%,而紅肉攝取量後期比初期減少者的糖尿病風險則降低了14%。
潘安教授在2012年4月發表於內科學檔案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中也探討紅肉的攝取量與死亡率的相關性。過去研究已知紅肉的攝取量增加,與慢性疾病的罹患率成正相關。潘安教授在此研究中發現 : 若每日以「魚,家禽,堅果,豆類,低脂乳製品,全穀類食品」來替代一份的紅肉,將可降低7-19%的死亡率。
2013年2月,上海的研究指出:紅肉攝食量增加也會增加男性的死亡率,女性則無此相關性。
∙2013年2月,韓國的研究指出:紅肉與加工紅肉製品攝取量與食道癌風險成正相關。
∙2013年5月,日本的研究,紅肉攝取量增加與男性第二型糖尿病有正相關,在女性身上無此現象。
∙2013年5月,美國研究指出,紅肉中的血紅素鐵可能與肺癌的發生有相關。
除了潘安教授的二篇研究以外,其他諸多研究也指出減少紅肉及其加工製品的攝取對身體較有益處。
∙2013年3月,瑞士研究指出:加工肉品攝食量與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與癌症成正相關。
第二型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目標
由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糖尿病呢?
(1)保持理想體重
(2)保持運動習慣
(3)多吃高纖蔬果,注意纖維攝取量
(4)少吃加工肉品與食品
(5)睡眠要充足
(6)調整生活壓力,避免高壓環境
(7)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血糖數值。罹患糖尿病後,病人的治療目標為(a)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在6.5%以下,(b)空腹或是飯前血糖80-110 mg/dl,(c) 飯後2小時血糖80-145 mg/dl。
另外,也建議患者保持以上7點生活習慣,有利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