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有機?簡單地說,只要在栽種過程中符合有機標準、生產製造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有毒物質,所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有機的。所以有機並不僅限於農作物,任何我們想得到的食物、商品都可以是有機的,包括糖、咖啡、化妝品、衛生棉、洗髮精等等。
目前,台灣大部份民眾對有機、生機的觀念有些偏頗,許多人以為有機或生機飲食,指的就是「喝精力湯」。但是在歐美,如果告訴別人我遵行有機和生機飲食,他們會認為我指的是「吃乾淨的食材」,精力湯只是一種蔬菜汁。
所謂有機、生機,不是一種流行,也不是告訴大家「只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的飲食標準。有機,應該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人類生活最基本的條件。地球上的所有食物原本都應該是有機的,只是因為在二次大戰後,人類為了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發明了許多農藥、肥料,把原本的有機食品變成了有毒食品。而生機,也絕對不是「吃生菜沙拉」這麼簡單,而是一種有概念的健康飲食原則。
為什麼我要強調食物要選有機?
我大力推廣有機飲食的最主要原因,第一是為了要吃得無毒,第二為了要吃得有營養。
對我來說,有機和無毒幾乎可以畫上等號,無毒是有機最基本的概念。任何食材要符合有機標準,栽種和製造的過程都必須符合無毒條件。有機食物和非有機食物兩者之間,除了有害物質的殘留差異之外,營養成分的差別也很值得探討。根據研究調查,有機栽種的蔬菜比起一般栽種的蔬菜,所含營養結構比較完整且豐富,其中鎂、維他命C和鐵質至少會多出40%以上,一顆有機栽種的蘋果,所含的葉酸可能比一般蘋果多出兩倍以上。再加上精緻農業使食物營養退化,五十年前一把菠菜含有8千單位的維他命A,現在只剩下700單位。換言之,以前我們只需要吃一份菠菜就能供應身體所需,現在卻要吃十份才能得到相同的營養。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容易發生營養缺乏和失衡,在三餐之外還要補充營養品,因為就算三餐都吃飽,營養還是不夠。
雖然現在因為環保意識抬頭,大家對有機的接受度己經漸漸提高,但我認為有機並不是一種流行,也不是一種暫時的風潮,吃有機食物是我們人類的一種飲食權利。當我選擇吃一樣東西時,我會希望它是乾淨的,這是我的權利,也是每一位消費者的權利。雖然台灣現在的有機食材成本太高而普及度還不夠,但是放眼全世界,台灣的有機食材店卻是密度最高的,數量接近800多家,表示己經有愈來愈多人認同這樣的飲食觀念。
有機飲食比較貴?其實不見得
許多消費者覺得有機食材很貴,但又不知道貴在哪裡,而且普遍都認為如果選擇有機食材,生活飲食的支出就會變得比較高。
我覺得這也是一般人對有機的最大誤解之一。有機除了強調無毒、有營養之外,也包括知道自己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沒有有機飲食概念的人,通常都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雖然不買有機食物,其他洋芋片、零食、速食都照吃;而一個具備有機觀念的家庭,購買有機食材一把蔬菜可能貴了一倍,但相對地因為全家不吃零食和垃圾食物,也省下了不少支出。在歐洲一項統計證明,吃有機食材的人花費在食物支出佔比,並不比一般飲食的人高。
具備有機觀念的人,三餐正常吃、重質不重量,所花的金錢其實不會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人差多少。然而對於健康的影響卻有極大的差異,隨意吃的人可能因為吃太多速食而產生肥胖、便祕等問題,過有機生活的人身體可能好到六十歲都還不用看醫生。更別提現代小朋友的健康每況愈下,許多嬰兒一出生就是過敏兒、肥胖兒或過動兒,其實60~70%都是飲食所引起的,如果能從小好好規劃飲食習慣,就能避免許多生長障礙或行為偏頗的問題。我在做有機教學時,就是不斷在推廣這個概念。
什麼樣的食材才能叫有機?
「台灣地小人稠,哪裡還有不受污染的淨土?種植農作怎麼可能不用農藥?」在推廣有機的觀念時,許多人會這樣問我。我的回答都是:「真的有可能!」只要農民有心,加上商人不要黑心,以有機農業標準生產出來的食品,經過相關認證就是有機商品。
也有很多人會問,有機農業的標準為何?我們有時去傳統市場看到招牌寫著「自家栽種、有機蔬菜」這樣OK嗎?事實上,並不是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就能稱為有機,其他包括種在哪裡、土壤有沒有污染?水源乾淨嗎?政府都訂定有一套相關標準和條件,唯有通過有機認証的產品,才能帶給大家一個安心的健康保障。
有機農業係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
(吉園圃) 安全蔬果與「有機農產品」如何分辨?
「吉園圃」安全蔬果係農民遵守農藥安全使用規定所生產之農產品,其農藥殘留不得超過行政院衛生署公告之容許量。
「有機農產品」即依「有機農產品管理作業要點」所訂定各項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從事生產,並經驗證機構驗證合格之各項農產品。 消費者選購有機農產品時,請認明包裝袋上是否有黏貼CAS有機農產品標章。
有機農產品 何處買?
1. | 有機農產品專賣店。 |
2. | 連鎖超市或百貨公司超市之有機專櫃。 |
3. | 共同購買(如主婦聯盟之集體採購等)。 |
4. | 逕洽驗證合格之有機農場。 |
5. | 本站網路市場查詢。 |
6. | 有機農產品展售會。 |
7. | 宗教團體、公、私民營機構或醫院之褔利活動等。 |
8. | 結合休閒農場或農場自然體驗之相關活動。 |
有機食品的必備條件
(1) 農作種植的水源、土壤與原料、肥料必須符合有機農業標準
(2) 生產、收成及加工過程不得使用殺蟲劑、合成(化學)肥料、農藥、化學添加物
(3) 土壤必須休耕三年
(4) 食材不得經過任何基因工程改造
(5) 必須通過政府機構的管制與認證
有機農場的必備條件
(1)使用天然肥料(堆肥)來餵養土壤,增加土壤養份
(2)耕種前經過三年的休耕,讓土壤裡殘餘的有毒物質自然消失
(3)耕種過程不使用農藥、殺蟲劑、合成(化學)肥料
(4)尊重天然的生態系統及循環
有機飼養肉品的必備條件
(1) 飼料必須符合有機規範的天然飼料
(2) 一定要放生飼養,並且在適合其生存的自然環境中飼養
(3) 禁止使用抗生素、荷爾蒙或生長激素
(4) 人道對待飼養的動物
什麼是生機飲食?
關於生機飲食的定義,各國專家的解釋不盡相同。在台灣被稱為生機飲食,但是在美國和日本,這種飲食法則被稱為粗食派,許多知名人士如:瑪丹娜都是採用這種飲食法。其實這些名稱不同的飲食法則所追求的目的都是同一個,而實行的方法也大同小異,不外乎勸人多吃五穀雜糧,新鮮蔬果,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
至於我對生機飲食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親近自然,不吃過度加工及污染的食物並將飲食中的生食與蔬食的比例提高,同時符合健康原則及環保概念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要要提高生食與蔬菜的比例?在這方面我很認同腸胃科權威新 谷弘實 醫師的理論,他認為人類該怎麼吃才健康,可以從人類牙齒排列的比例來看:
適合咀嚼植物的牙齒:7
適合咀嚼肉類的牙齒:1
因此,他認為最適合人類的葷食、蔬食比例應為15%和85%。
但是實際的情況又是如何呢?近數十年來經濟繁榮,國人飲食習慣逐漸改變,漸漸從粗茶淡飯轉變為大魚大肉,肉類攝取量明顯增加。根據最近一次的國民飲食調查結果顯示,蔬菜的平均攝取量為每人每天約323公克,水果攝取量男性約為179公克,女性為216公克。結果顯示,除了男性的水果攝取量稍嫌不足外,其他攝取量尚能符合衛生署對國人的飲食建議,每天三份蔬菜、兩份水果的建議量,但是相較於WHO的建議量(400~800公克),則還有一段差距。
再根據一項飲食頻率問卷調查發現,70%的人每天吃不到三道蔬菜,88.6%的人每天吃不到兩份水果,有0.6%的人不吃蔬菜、4%的人不吃水果。國內仍有部分民眾對於蔬果的攝取嚴重不足,以地區來看,蔬菜吃得最多的是東部地區民眾,而澎湖地區最少;水果則是以客家地區或是直轄市的民眾攝取最多。
我的建議是,一開始可以將生食:熟食的比例提升為3:7、葷食和素食比例為3:7做起。
這樣的37比例其實很接近所謂的地中海式飲食,現代人若能做到每天飲食中有70%是蔬食,就已經非常了不得了。現代人吃肉類和蔬果的比例大約是7:3,,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將這個數字顛倒過來。除了蔬食攝取較少之外,現代人的生食也普遍不足,一餐下來幾乎吃不到生的食物,將生食提高到30%也是比較容易達成的做法,因為每餐的五菜1湯中只要有1.5道是生的就可以了。很多人以為生食就是生菜沙拉,其實不盡然,生食涵蓋定義很廣,像天然發酵的泡菜、涼拌菜等都屬於生食。如果能長期維持30%生食比例,對健康狀況一定能有所調整。
該怎麼吃比較健康?
我在各地演講推廣健康飲食時,常常有人會問:「請問 王 老師,什麼東西不能吃?我們應該吃什麼呢?」這個問題一時之間很難回答,以目前的社會環境來說,不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不如說我們「能吃什麼」比較簡單又精確。
n 我們應該吃的營養與食物
1) 未經加工的
2) 有機栽培的
3) 生的最好,現採現吃的更好,加熱時間則愈短暫愈好
4) 有香味的或特殊味道的
5) 顏色愈鮮豔的,各種顏色的
6) 脂肪要選擇不飽和脂肪
7) 蛋白質可選擇植物性來源及其製品
8) 碳水化合物要選完整未加工的最好,如八寶米、糙米、有機的、多纖維素的
n 我們不該吃的營養與食物
1) 動物性脂肪或經精製加工的油脂
2) 經醃製、醃漬(求其保存年限之延長或增加風味)的食物
3) 過度炒、炸、烤、煮之食物
4) 以農藥、殺草劑、化學肥料栽培的蔬果
5) 以抗生素、人工飼料加速成長的禽、畜、魚鮮類食物
6) 隔餐重覆加熱的食物
我的健康飲食9項原則:
1.重視粗糙主食的攝取(例如五穀雜糧)
攝取精緻加工暨非有機穀物、吃再多果菜營養亦難彌補。
2.儘量購買有機耕種之蔬果、芽菜或自己種植
水耕、化肥栽種作物虛有其表,農藥、除草劑、除蟲劑污染是導致疾病及臟腑受損的元兇之一。
3.少肉、少蛋、少奶、甚或素食(每天以一餐有葷食為原則)
肉、蛋、奶高污染且不合人體消化結構,消化時大量消耗體內維生素、礦物質、酵素。我不推薦吃全素,飲食中還是要有肉類,但是蛋白質不容易消化,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造成血液酸化,是鈣質流失的主兇,破壞臟腑,為文明病、癌症開路。我比較提倡的是低蛋白飲食,這和一般觀念有點不同,但是現在醫學証明成年人的蛋白質已架構完成,大家攝取的蛋白質普遍來說只會過量,而不是不夠,只需要適度補充即可。
4.不同部位、不同顏色蔬果均衡攝取
就是所謂的「全食物概念」和 「彩虹原則」。食物不該挑部位吃,尤其是蔬菜更要根莖花果都吃,不能每天都只吃葉菜,這樣也會營養不均衡。因為每一種天然色素都是抗癌、抗病的重要營養。國外的自然療法中有一種彩虹療法,就是運用不同顏色的蔬果來治療某些特定的疾病。以均衡各種營養及寒燥互補性,補充植物抗氧化物質。
5.增加生食及海菜比例、以攝取天然酵素及微量元素
這點特別針對國人,因為我們飲食習慣中生食和海菜的比例很低,日本人幾乎三餐都吃。海藻類是鹼性食物,含有豐富的鹼性微量元素和酵素,對體質普遍偏酸性的國人有益。
6.增加芽菜與種子(堅果)的攝取
種子包含堅果類,芽菜可以補充酵素,能量很高。想想看,一顆種子要發芽,需要多少能量才能成功?許多發芽的豆類可轉化高密度蛋白質且降低普林,而穀類種子胚芽可補充天然脂肪酸及維他命D、E和鈣質。
7.吃當季蔬果且盡量購買本地或鄰近地區蔬果
當季食材產量大,就不會刻意去加工來增加產量,可以避免吃到加了毒素的食材。而且當地產的蔬果便宜、污染少且較合乎大自然寒躁互補性,長途運輸往往要用化學或放射線來防止腐壞。
8.多吃自然發酵物,益生菌
醫學證明,醋、優格、醬油、納豆和味噌等天然發酵物都是長壽村民眾最重要的食物。
9.少食用加工食品及高糖飲料.少用精鹽、精糖、味精
高糖飲料及上述三白食物(白飯、白麵條、白麵包),造成過多鈉元素影響礦物質不平衡及鈣質流失,是酸性體質及其他慢性病的元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