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和一般藥物合併使用具有相乘的效果。抗菌性的藥物如果再加上具有增強體力、及細胞活化作用的酵素,發揮數倍效力是意料中的事。


 



酵素                                    藥物



1.治療法        根本療法                                            對症療法


2.速度            效果慢                                                效果快


3.使用量        沒有嚴格規定                                    有嚴格規定


4副作用         純植物萃取沒有副作用                    易造成肝腎負擔


5.效果            較為緩慢,需有耐心                        效果快,但易有副作用


6.使用            可長期使用                                        避免長期使用


7.適應症        廣泛                                                    有一定的限制


8.使用範圍   廣泛,並連帶產生全身性的改善     被限制於單種疾病


9.併用           併用其他藥品無妨                             併用其他藥品要慎重


10.毒性         完全沒有毒性                                     部份藥有毒性,需詳閱說明書


 


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以專業的釀製技術及嚴謹的製造過程融合了兩位博士的研發理論,製造出符合人體需求的酵素


 


1.          Anti-virus(抗病毒)理論(巴斯德研究所 - 佩斯雷德卡提出)


細胞在受到刺激或增生時,會分泌出保護自己的物質,而此種物質亦有對抗病毒的作用,故稱為Anti-virus,在研究室裡發現經刺激產生抗病毒物質的細菌,無論在形體或壽命上都比一般的細菌強得多,而培養在一起的細菌也會因為彼此的競爭的刺激,產生抗病毒物質而活力跟著增強。


 


2.          費拉托夫理論(前蘇聯科學院士)


費托拉夫是眼科權威,他發現為白內障病人做角膜移植時,如果將角膜先置於溫度攝氏2-4度冷藏數天,其成功率高達80%遠大於新鮮角膜移植的15%。因此,他發現當細胞受到外界刺激時,如高溫、寒冷、紫外線,在細胞死亡之前,他會分泌抵抗外界惡劣環競的物質biogenic stimulator(生物原刺激素)。


 


 


年輕人酵素的儲存量多於年紀大的人


 


小孩血中的酵素是老人的100倍因此有人相信老化與疾病跟酵素的消耗與缺乏有關。


 


一項在Chicago Michael Reese Hospital的研究中發現,21歲至31歲受測者的唾液中澱粉酵素的含量約為60歲至100歲受測者的30倍。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的含量年輕者比年長者多4倍血清中脂肪酶的含量27歲的年輕人 2.04 單位.77歲的老人 1.5 單位


 


 


年輕的人的身體可以忍受經常攝取白麵包、可樂、薯條、炸雞及其他經高熱烹調的食物,而比較不會得到便泌、血管疾病、潰瘍、漲氣、關節炎及其他慢性病。


 


年紀大的人酵素不夠,未消化的食物在腸內發酵產生毒素,吸收到血液裡、關節及其他軟組織,較易引起上述的毛病.


 


引起慢性病的原因是身體長久以來缺乏酵素、維他命、礦物質及稀有元素。


6位糖尿病患者中,有5位胰臟中缺少脂肪酶及胰蛋白酶。40%的肝病患者缺少澱粉酵素。那些慢性疾病者的血液、尿、大便及組織裡酵素的濃度都很低,但是這些慢性病在發作的時候(初期),酵素的濃度卻很高,可見酵素儲存於人體中,在身體有特別需要時會集中火力,克服這個危機。當這些酵素被消耗殆盡而疾病未見起色,病人就進入慢性病階段(後期)


 


身體的情況並不代表年紀,有些人才過40歲,看起來卻像60歲。而有些人年過60歲,體況猶勝40歲。其中的奧妙端看這些人體內儲存的酵素有多少. 結論是 – “善用酵素,節約資源


 


酵素與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關係


維他命、礦物質與酵素組成工作團隊,有互相支援互補的相乘效果,因此維他命、礦物質又稱為輔酵素。一方缺少,整個身體的機能運作就會有缺陷(免疫力生命力健康及壽命都會有影響。


人體需要60種礦物質、16種維生素、12種氨基酸及3種必需脂肪酸。


維持腸內的健康環境,好菌要多,並且要多於壞菌。才能使酵素及上述營養素之間的互動活潑。


 


酵素及免疫力


人體酵素的儲存量越多,代表免疫力越強,白血球負責補捉及擊退外來的敵人,Dr. Willstatter在其酵素與免疫力的研究裡發現有八種不同的澱粉酵素,存在於白血球裡。並同時發現,類似於胰臟所分泌的胰蛋白酶及脂肪酶。可見白血球裡的這些酵素,可以攻擊及消化外來的敵人,將它們分解而排出體外。此亦解釋為什麼過食的老鼠比較沒有抵抗力(短命現象),因為大部份的酵素,被用於消化道。


 


這幾年來斷食療法不斷的被重視,從過去的宗教鞭策,到瑜珈行者的修身養性及中國文化中修行者的過午不食,斷食法不斷的被利用及重視。


目前東方、西方皆普遍的利用斷食法來強身及治病,實有其道理.


 


Dr Kautchakoff 在他的書裡寫著,當攝取大量烹調過的食物後,血液中的白血球增加,顯示胰臟所分泌的消化酵素不夠(你相信只有85公克重的胰臟,可以消化那麼多的食物嗎?)顯示這些白血球忙於運送酵素去消化道,協助胰臟的消化工作。反過來只是攝取生食時,血液中白血球的數量卻不會增加。結論是 不要過食(七分飽)及攝取精緻或過度烹調的食物,定期斷食。消化道才不會經常要向人體的免疫系統借取酵素。


研究發現癌症病患、糖尿病及慢性病患者的胰臟及唾液腺都有腫大的現象,其中的酵素含量都比正常人要來的少。胰臟及唾液腺之所以會腫大,道理很簡單,就是過度操勞。


經研究全世界的人種中胰臟及消化腺的體積,印尼及菲律賓的人最大,其次是中國人、西方人,最後是日本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明勇食養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